时间: 2024-12-06 12:22:39 | 作者: 复印机租赁
“辽宁阜新市大豆实测单产突破每亩340.54公斤!”“内蒙古通辽市玉米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1247.22公斤!”秋收时节,丰收的喜讯从各地传来,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显著,重点地区的大豆、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不断被刷新。在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推广体系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农技指导、完善社会化服务等举措积极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夯实了全年粮食丰收基础,也让秋粮丰收的成色更足、分量更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并特别提出,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方面,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但越往前走难度越大。为此,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在100个大豆重点县、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找短板、补弱项,针对性地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取得明显成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粮食产量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贡献达58.7%。
今年是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进入启动实施的第二年,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专家分析,今年粮食丰收单产提升是重要的支撑,对增产的贡献达七成以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今年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具体表现为以“增密度”为切入点,亩均株数持续不断的增加;以“创高产”为着力点,关键技术加快推广;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农机装备升级明显;以整建制为着力点,带动均衡增产。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协同发力。在政策保障上,今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和规模主体提单产行动。同时,整合农业农村系统力量开展大协作、大攻关,集聚资源、集中力量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潘文博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要求,加快“五良”集成,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在主要粮油作物中,我国小麦、水稻单产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增产空间正在缩小。而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的平均亩产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以大豆为例,大豆起源于中国,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无法替代的重大战略物资。目前,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为132.7公斤,远低于巴西和美国的每亩230公斤,只有世界平均亩产的60%~70%。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灿东表示,在保证粮食安全重要前提下,用于大豆生产的耕地资源非常有限,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是实现大豆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其中优良品种和综合技术集成配套显得很重要。
10月初,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大豆单产提升科技增粮示范百亩田,采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大豆在实收测产中,平均亩产达到266.9公斤,创造了东北地区大面积实收高产典型。
示范田采用优良大豆品种“绥农26”,具有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好的特点,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大豆“增产链”技术方案执行,即从秋季耕整地、星碳菌肥改土、品种优选、耕作方式、施肥措施、种子包衣、化学除草、化学控旺、优果多叶面肥喷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减损收获等各方面发力,为提升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大面积单产提升上,良种良法的集成应用也有力推动了季季高产、周年高产。如在玉米上,以密植技术为核心,以精准水肥管理为保障,今年新疆察布查尔县10万亩核心玉米示范种植区亩产达1358公斤,创大面积高产新纪录;在东北主产区的内蒙古科尔沁区10万亩核心玉米示范种植区亩产达1042公斤;探索应用黄淮海小麦玉米“吨半粮”高产稳产技术模式,山东省德州多县示范方实现了小麦亩产超650公斤,玉米亩产超850公斤。
“我们今年发布了150个农业主导品种、150项主推技术和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其中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品种及单产提升技术占40%以上。”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一大批耐密抗逆、抗倒伏、易机收的主导品种,合理密植、水肥一体、机收减损的主推技术进入田间地头,将以科技之力不断释放粮食增产潜力。
在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各地充分的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等技术力量作用,下沉一线开展指导,确保技术到人、良法到田。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合理密植岗位专家明博团队围绕玉米单产提升,在东北、西北及黄淮海等主要产区组织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培养和训练与现场观摩374场,明显提高了实施区的技术到位率;以吴存祥、孙石、徐彩龙等为代表的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在大豆生长时节密切关注一线生产动态,针对夏季黄淮海地区大田渍涝、东北地区秋粮生育前期低温冷凉等生产问题下沉一线,提出针对性抗渍涝、田管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盛丰家庭农场里,田野间的大豆迎来收获。农场负责人谢文财对今年的收成颇有信心:“有专业技术人员教我科学种植,我的大豆长得又壮又多,心里有底了,收入也跟着涨了!”
原来,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阿荣旗建立了“产业专家+产业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户”的运行机制。今年,全旗共遴选出34名技术人员作为大豆产业技术指导员,实行包乡镇、包片负责制,对科技示范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展开农技指导服务。通过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试验示范,阿荣旗遴选出了适宜本地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与技术模式,辐射全旗大豆生产优质绿色高效发展,带动全旗大豆单产提升4%以上。
此外,农技推广部门也积极搭建线上平台,力争做到实时服务农户。今年以来,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记载与“秋粮生产”有关问题已达近4000条,有效回复2.4万次,为农户提供在线技术问答、技术培养和训练等服务71亿次,开展专题直播300多场;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倾力打造“农友圈”平台,组织协调科技专家、乡土专家等组建小分队开展“组团式”服务,快速响应、精准施策,一同推动技术“到田入户”。(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孙眉见习记者王臻)
中国信通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面建成,接入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370个,接入的企业节点超过45万家。
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12月2日至5日在重庆举办。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前10个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4%,连续20个月保持在30%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7.4%,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2.7%。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接连召开重要会议,高度聚焦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在2024年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上,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局发布了该部门第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决议。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消费的创新发展,满足了花了钱的人高科技体验和品质生活的追求。通过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慢慢的变成了各国促进消费的关注点之一。
数智化加工大米与传统方式加工大米,有什么不一样?一键预约、自动过磅、烘干、加工、包装、装车……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的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稻谷30万吨的5G智能车间里,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介绍了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方向。
该公司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投运,并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首次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
这一发现将有利于研发实蝇类害虫的新型控制方式,从而提升我国果蔬产业抵御这类害虫的能力。
协议紧扣“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科学技术人才集聚高地 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
2日,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大会以“潮起亚太 种业辉煌”为主题,由亚太种子协会主办,将持续至6日。
3日13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郑重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明显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记者2日从工业与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手机微信扫码
访问微信公众号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