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13 19:28:51 | 作者: 复印机租赁
今年38岁的李木喜,是广东海警训练基地一名通信兵,曾3次奔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他先后荣获4次个人二等功,4次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荣誉勋章”,并被公安部评为“优秀士官”,广东省授予他“五四青年奖章”“广东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今年5月19日,他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李木喜是广东海警训练基地训练处电教室一名通信维修兵。他曾3次全副武装奔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是我国唯一一名3次奔赴海地维和的战士。
2004年9月,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了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负责武装巡逻、要人警卫、护送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2005年4月,李木喜主动请缨,成为中国第二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一员。做好营区通信设施安全和后勤保障,是组织交给李木喜的主要任务。
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李木喜回忆起往昔情景:“我当时就想着,125人组成的防暴队,我是唯一一个从海警基地选拔出的防暴队员,我不能让基地失望。”住着铁皮仓库,伴随着时不时的枪响,第一次到海地,他并不是没有丝毫顾虑。
李木喜说:“我在执勤时发现,由于超短波通信天线设在防暴队营区内,导致执勤时信号接收不稳定,盲区较多,增加了执勤的危险性。于是,我向防暴队领导汇报后,与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取得联系,决定在特派团基地加装一条天线多米高的铁塔架设天线,塔上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流弹几次从身边划过,李木喜都没有退缩。最终,李木喜和队员一起,解决了辐射距离短、盲区多的问题。此后,李木喜又多次与联合国海地特派团技术人员联合进行调频测试,解决了频率串线、干扰等问题,确保执勤通信畅通和任务的顺利进行。李木喜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得到特派团官员的高度评价。
2007年4月,李木喜再次请缨到海地维和。他注意到由于海地气候炎热,夏季雷雨频发,营区防雷设备严重老化,故障不断,便不顾危险,只用一条绳子绑在腰上,徒手攀爬上将近10米高的设备加装避雷针,并全面检修防雷网。此次维和期间,营区设备无一被雷电损坏,营区正常秩序得到保障。
2009年6月,维和经验比较丰富的李木喜第三次奔赴海地。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正在海地配森威尔地区山顶武装巡逻的李木喜与执勤小组成员迅速开展自救并脱离险境。夜色渐黑,下山道路受损情况不明,李木喜与别的队员在余震中驻守山顶,轮流警戒。
当晚21时左右,营区通过对讲机告知在山顶执勤的李木喜等人,地震时整个海地通讯中断,营区无法与我国驻海地商务代表处联系,国内指挥部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地震情况、完成警力部署。了解到山顶有一家中国驻海地通讯机构,李木喜等人迅速找到此公司,拿到唯一一部可用的通讯手机,凭着在悬崖边搜索到的微弱信号,担负起营区与商务代表处的通讯中转任务,帮助商务代表处第一时间将地震情况汇报给营区,营区再用卫星电话报告给国内,为指挥部准确判断灾情、调配警力及救援物资赢得宝贵时间。
“当时,只有房屋靠悬崖一边的阳台才有微弱信号,但地震后房子多处开裂,打电话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房子摇晃就要马上离开,情况十分危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木喜记忆犹新。
历经艰险回到营区后,李木喜不顾疲劳一头扎进机房抢修设备,第一时间恢复了通信。李木喜与队友们怀着失去战友的沉痛心情,克服余震不断、局势混乱、沿街楼房二次坍塌等种种危险,连续奋战在抗震救援一线小时。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评价:“中国防暴队在痛失战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积极应对这一个国家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出色高效而广为认可的工作,我代表联合国感谢你们!”
木木的,是李木喜给人的第一印象。记者初见李木喜,其黝黑的皮肤,笑容腼腆而憨实。鬓角的几根白发,让人无法融入他在海地维和时照片里头戴贝雷帽、一身深蓝制服的大男孩形象,却有些符合战友们对他“老黄牛”一般的形容。
别看李木喜木木的,干起活儿来半点不含糊。架设天线、布设线路、修理设备,李木喜麻利的跟猴儿似的。
李木喜担任过枪帆专业辅导员、新训班长、代理排长,还在培训教学方面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优秀带兵人”。直到参加2000年公安部在浙江举办的通信维修业务培训,掌握了不少通信维修方面业务技能,才成为一名通信兵。
那会儿,广东海警基地刚组建不久,通信线路和设施还是一片空白,经费比较紧张。李木喜利用培训时学的理论知识,经多方请教、研究方法,历经一个多月奋战,最终和战友完成了基地通信线路的布设和设施安装,保障了基地通信畅通和日常工作开展,为基地节约经费近5万元。
李木喜爱钻研,自学电脑维修、复印机维修、办公设备维护等技术,解决了基地设备维修保养问题,成为基地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入伍19年来,李木喜自学通信、计算机等方面专业书籍40多本,考取网络通信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员、线务员高级资格证,还通过了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
“话不多,不爱出风头,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只知道认真做事”,这是广东海警训练基地教勤中队中队长吴金良对李木喜的评价。在这位1992年就入伍的军人眼中,从电脑电视线路改造到雷达教学设备,再到通讯网络方面,李木喜都是“行家里手”。
据广东海警基地统计,2010年至今,李木喜先后维修电脑5000余台次,电话线余次,电视线多次,抢修各类设备故障5000多次,应急布置设备50多次,铺设通信线路上万米,保障各类重要的视频会议、通信联络等500多次,保障各类会议、晚会等活动300多场,累计为部队节约经费200多万元。
在今年5月19日举行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李木喜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成为广东海警自建队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战士。李木喜实现了从一名农村小伙子到英雄模范的蜕变。
得知李木喜获得这份荣誉,整个基地官兵都替他高兴。当基地一位干事兴高采烈地将这一消息告诉正在修理通信网络的李木喜时,不料他像局外人一般,淡淡说了句“哦,知道了”,就继续埋头干活。
记者在采访时,他周围的同事都说,“每次李木喜得了什么荣誉,最开心的是我们而不是李木喜本人,他就是这么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李木喜取得这份荣誉,绝不仅仅是他3赴海地维和的经历,主要得益于他刻苦钻研、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踏实肯干的精神,这才是和平年代军人该有的奋斗意志。”广东海警训练基地政委李静波说。
当着记者的面,李木喜说,感谢部队培养了他,这些荣誉激励着他今后更加努力工作,为部队作出更多贡献。但是,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他对家人,却欠缺很多的爱。
38岁的李木喜常年在部队,作为家中长子,不仅没能在家照顾父母,反而时常让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在海地发生地震时,营区卫星电话是海地唯一一部能和国内联系的电话,但这部电话担负着指挥调配警力及救援物资任务使用,直到震后第三天,李木喜才匆匆打了一个电话回家,讲了一句“我没事,很安全”就挂了,这句话,他的父母在焦虑中等了3天。他欠父母一个心安。
2010年11月,李木喜从海地回国不久,恰逢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海警基地担负海上安全警戒任务。此届亚运会,李木喜被选为火炬手参加了火炬传递任务。主要是因为这次安保任务,李木喜推迟婚期。婚后又匆匆回到基地,鲜少回家。他欠爱人一句抱歉。
今年5月25日,李木喜喜获第二个儿子。然而,小儿子还未满月,因基地监控设备和系统要重建,电台架设、教学设备也需要更新,李木喜又马不停蹄从茂名老家赶回基地,投入到部队工作中。他欠孩子一些陪伴。
回顾19年从军生涯,除了3次海地维和的经历,我大多数时光是在部队里度过。部队的生活虽单调,但正是这种纯粹的工作环境,让我沉下心钻研通讯业务,为部队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我小小的人生价值。
我是从广东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到大,虽不是锦衣玉食,但也过得美满幸福。赴海地维和,我才切身体会到身处一个贫穷、战乱的国家是多么无奈,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也更让我坚定地担负起身为一名军人所应尽使命。无论是战斗兵还是勤务保障兵,作为一名军人,都应该为我们的祖国竭尽所能。
我能取得今天的荣誉,离不开组织培养、同事帮助和家人的付出。感谢部队培养了我,我会一如既往地好好干下去,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
手机微信扫码
访问微信公众号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