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2-14 08:24:38 | 作者: 复印机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在投资中,我们大家常常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分析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为啥说商业模式分析,比财务报表分析重要的多,老齐也经常说,如果你没有看懂他的商业模式,就去分析财务报告,那么基本等于盲人摸象,今天我们就找来一本解析商业模式的书,就叫做发现商业模式,作者是北大汇丰商学院和清华经管学院的,魏炜和朱武祥两位教授。
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那么创造商业模式,就要思考三个问题,1是不断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2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么价值可以交换,3是设计共赢的交易结构。听不懂没关系,整本书,都是对这3个问题的解答。
在本书的前言部分,作者就比较了三位著名导演,演员的商业模式,分别是陈佩斯,赵本山,和冯小刚,陈佩斯一开始最火,但是后来转战话剧舞台,收入骤降,他自己也承认,为了做好舞台剧,自己这些年损失了2000多万。自己出去走穴也不止赚这么点钱,而赵本山则搞了刘老根大舞台,拍了马大帅,成为了最有实力的演绎团体之一,而冯小刚更是曾经的贺岁片之王。在10年前,他的名字就是票房的号召力。
之所以差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不同,陈佩斯做的是最为传统的演出,而赵本山则是通过个人的影响力变现,从而打造团队。捧红了东北F4一众明星。而冯小刚则更是开创了商业贺岁电影的先河。在天下无贼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广告位。甚至在电影上映之前,成本就已经收回来了。老齐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艺术不是金钱能衡量的,这点我也十分同意,其实即便是冯小刚,也不只拍商业片,像什么1942,芳华,这些片子都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也只有冯小刚能驾驭。客观的说,冯小刚的电影,烂片是最少的。甚至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比如为实现理想拍1942,给电影公司赔了大钱,只好赶紧拍一个私人订制,给人挽回损失。
靠着独特的商业模式,脱颖而出的企业,其实特别的多,最牛的一些企业,往往都是商业模式特别突出的,比如戴尔,他就能靠着自己独特的组装,实现超高的毛利率。让对手望尘莫及。那么多家搞超市的,沃尔玛却率先做起超低折扣的模式。还有西南航空,他破坏了整个航空行业的格局。在整体行业衰退的情况下,他能够持续成长20年。还有美国纽柯钢铁,典型的衰退行业,但他却能做到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通用和福特等老牌汽车公司,江河日下的时候,丰田却逆流而上。这些传统行业,都是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颠覆了行业格局。
更有意思的是,施乐公司,他们的阿尔托研究中心,孵化了很多大名鼎鼎的公司,比如3com,adobe等等, 都是原来施乐的项目,而这些项目最后却市值超过了施乐本身,原因就在于,这个研究中心做出来的技术,无法在施乐的商业模式中落地,所以才被大方的送给别人。比如鼠标和图形界面技术,就被乔布斯给学走了成就了苹果电脑,后来又被盖茨在Windows中发扬光大。但施乐却啥都没捞着。所以创新不光是技术上的创新,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其实更重要。甚至商业模式创新占到了60%。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是透视商业模式和发现商业模式,上篇更多地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商业模式,如何构建商业模式,而下篇则是分析一些经典的商业模式案例。
我们先来看透视商业模式,还得讲讲施乐的崛起,50年代中期,美国商业复印机市场,两大成熟技术,一个叫做光影湿法,一个是热干法,这两种方法复印出来的东西,品质都很低。而且复印速度也很慢,一天就15-20张的复印量。而且售价很贵,那个年代,一台这样的复印机,都要卖到300美元。后来一个人,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叫做静电复印术,这个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印出来的东西是干的,所以不容易弄脏。复印速度也大幅度的提高,每天能到数千张。远高于前两种技术。但问题是他太贵了,每台复印机要2000美元。
后来他们去寻找合作伙伴,比如柯达,通用电气,IBM这些大公司,但是这些大公司在认真调研之后,全都回绝了合作邀请。
那么他们怎么办?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既然卖的很贵,我可以出租,于是他们把自己生产的914号复印机,对消费的人出租,95美元一个月,而且这个月内可以复印2000张材料。如果超出这个量,再额外每张收费4美分。于是此公司也彻底改名叫做施乐。
其实当时90%的复印机,一个月都印不了100张,所以看似这是个伪需求,谁能够印2000张呢?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要用户租来了914号复印机,他们就会爱上这种高质量的复印技术。甚至激发了大量的复印需求,很多用户每天就印了2000张,而不是每月。那么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第二天开始,他们就可以额外收费4分钱一张,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这种新奇特的商业模式,让施乐保持了41%的增长率,ROE长期稳定在20%左右。到了1972年,才不到20年的时间,一家小公司,变成了年收入高达25亿美元的巨头。
后来那些拒绝过施乐的柯达和IBM们肠子都悔青了,他们开始纷纷效仿,也做了这样的复印机,也采取同样的商业模式,但是效果有限。复印市场牢牢的被施乐公司霸占。
直到80年代,有一个新的家伙出现,这就是日本的佳能公司,可想而知,80年代的时候,施乐就像是复印机的代名词,他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大山。几乎强大到无懈可击,IBM和柯达都拿他毫无办法。
佳能从68年开始做复印机,也有很多专利,他们慢慢收集施乐的用户反馈,拿到的调查的最终结果是,有些抱怨还是存在的,比如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体积太大,保密性不强,最后佳能决定,先抢占小型复印机市场。要在夹缝中求生存,3年时间,他们开发了第一款小型办公和家用复印机产品。从民用设备切入这个市场。
而此时施乐并没做出反映,反而还在嘲笑他们,认为他们技术落后,速度不快,功能也不全。而且感觉佳能也人畜无害,因为他并没有触及到施乐的核心利益,施乐复印机本来就不是卖给这些家庭的。所以也就没当回事。相当于施乐在做B端生意,而佳能在做C端生意。看似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互不侵犯,但是到了1981年,施乐吃惊的发现 自己的复印机市场占有率从82%,掉到了35%。很多小企业,都从施乐转向了佳能。
到了2000年,施乐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败北,日本企业富士成了75%的大股东。美国施乐只有25%的股份了。富士则负责整个亚太市场。95年就进入中国,并一路攻城略地,一度拿到了75%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他们还是主打办公市场,大量的铺设数码快印店,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现在,其实我们也已经看到,这一个模式也基本不存在了。其实是因为数码产品和小型打印设备走进家庭。现在几乎没什么东西,是非得要去数码店才能解决的。
再说说雀巢,他们有一个蒸馏咖啡项目,就是通过咖啡胶囊,自动冲泡咖啡,这些机器设备对酒店和办公室销售,但是卖不动,搞了2年也没启动起来,1988年,雀巢甚至考虑冻结这一个项目。后来一个叫做盖勒德的人加入了这一个项目,引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咖啡的运作应该跟机器分离,各干各的。在机器方面,他充分授权,给一些大公司,包括,松下,菲利普这样的著名小家电生产商,然后放到百货商店里做渠道推销。由这些大厂商,来负责维护家电的维修和保养。
而咖啡方面,自己全力投入,成立雀巢特制咖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咖啡胶囊的市场推广和产品供应。把目标客户也做了转变,从办公室,转移到了一般家庭上。而咖啡胶囊,则通过俱乐部会员的方式给与供应。也就是说,一旦客户买了咖啡机,那么他就自动成为会员。需要咖啡胶囊的时候,打个电线年开始,这个俱乐部,每天的订单量超过7000份。完全打开了市场,甚至成为了雀巢公司盈利可观的业务单元。那么讲完这两个案例,我们就该总结了,到底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定位和构成又是什么,咱们明天接着讲。
咨询热线
020-87580387 020-87592877手机微信扫码
访问微信公众号官网